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瑞典皇家科学院等世界顶尖研究机构的数十位学术大咖和两百名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细胞组学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进行交流与分享,为中国细胞组学发展建言献策,让青岛与世界共享细胞组学技术的机遇与未来。
01 大咖致辞
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丹麦“皇家国旗勋章爵士”、“一级爵士”、中国国家友谊奖得主Lars Bolund表示,“受疫情影响,国际合作正经历困难时期,所以特别感谢主办方能够举办这样一次线上线下结合的国际盛会。我认为目前是我们研究的最好时代,技术飞速进步,带来更多重大科学发现的可能。本次大会设置了新技术主题报告,我们也期待看到像单细胞测序,时空组测序这样的令人振奋的技术不断涌现。”
前联合国安南秘书长办公厅高级官员、华大集团顾问Frederick C. Dubee 表示,“1980年,一个‘Threshold of new Era’项目,改变了数百万巴西年轻人的未来,也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今天,我们也将开启一个新时代。面对高通量测序,CRISPR,单细胞测序,5G通讯的飞速发展,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近。”
会议开幕仪式上,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监事长刘斯奇在致辞中表示:“八年前,华大的科研团队在《Cell》杂志发表2篇单细胞基因组文章,开启了华大细胞组学研究的新篇章。自此,华大在细胞组学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如何利用单细胞组学技术,将蛋白研究提升到单细胞水平,构建单细胞转录组、蛋白组图谱,需要各位同仁共同合作,我相信会是下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研究。”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在开幕式中发布了华大集团的空间组学新技术- DNB Stereomics,一种具有纳米级分辨率和厘米级视场的突破性技术,该技术为解析多组学的时空特性提供了国际领先的解决方案。
徐讯在致辞中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把生命科学带入到了组学时代,但现有技术却始终无法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完美结合。为拥抱全新的机遇,迎接更高的挑战,华大的DNB Stereomics技术及其配套的可视化智能分析系统,能够为时空图谱、遗传变异与疾病、个体发育、物种进化等研究带来全新认知和重大突破。希望能够同全球科研工作者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努力,把生命科学带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02 细胞组学技术助力解析生命科学难题
浙江大学郭国骥教授作了题为“Mapping Cell Landscapes by Single Cell mRNA-seq”的报告,他的团队及合作者绘制了全球首个人类和小鼠细胞图谱,通过单细胞比较分析发现,哺乳动物的干细胞和祖细胞表现出很强的转录随机性,而分化的细胞则更加明显。这些研究数据将成为探索细胞命运决定机制的资源宝库,研究方法将对人体的正常与疾病细胞状态的鉴定带来深远影响。
新加坡科技局Shyam Prabhakar教授的报告题目为“Single-cell Analysis of Asian Diversity and Cancer Cohorts”,他的团队利用scRNA-seq技术,发现癌症患者的癌细胞状态存在显著多样性,而不同患者之间的基质细胞簇和免疫细胞簇又极为一致,这无疑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Mathias Uhlen教授作了The Human Protein Atlas的报告,其团队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中始终专注于人类蛋白质图集(Human Protein Atlas,HPA)项目,通过荧光抗体在各个组织切片中的染色情况标记出了大量蛋白质的分布数据,并且在图谱分析过程中建立了详细的数据图集,为深入研究人类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Uhlen团队也将HPA项目与单细胞测序技术相结合,在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层级上完成了蛋白质的定位分析,这对于我们在高分辨率级别定位蛋白质与细胞结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开普敦大学Musa Mhlanga教授团队就致力于单细胞实验技术的开发。其建立的定量研究RNA和蛋白质的空间和时间亚细胞定位的方法DypFISH,可以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高分辨率的细胞微模式和相应的测序数据计算结合起来,对mRNA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mRNA和蛋白动力学的揭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03 大会直播
围绕前沿细胞组学技术、细胞组学的算法工具、细胞组学与疾病和细胞图谱等热点话题,与会专家学者在两天会期内开展了40余场线上线下报告,深入讨论细胞组学技术应用的发展、机遇和挑战。